探秘非遗黄酒,躬耕田园沃土
黄关黄酒非遗文化及农耕体验研学之旅
近日,百名学生走进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黄关黄酒非遗文化及农耕体验研学基地,开展了多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学生们深度感受非遗文化魅力,触摸传统农耕智慧,通过创意满满的实践课程解锁果酒制作、手工酒皂制作及酒瓶彩绘新体验,收获知识与成长的多重惊喜。
踏入黄酒非遗文化展区,古色古香的制曲坊、酿酒坊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在非遗传承人的生动讲解下,学生们了解到黄关黄酒始于1368年李记酒坊,历经数百年传承,已成为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夏采曲,秋收粮,冬酿香醪,春出美酒”的时令酿造智慧,到以金丝糯米与青龙河山泉为原料的严苛选材标准,再到全程可溯源的质量体系,学生们惊叹于传统工艺的严谨与精妙。
在创意实践体验区,丰富的互动课程让学生们大显身手。在果酒制作课程中,基地老师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了果酒酿造的原理与工艺。从挑选新鲜饱满的水果,到清洗、去核、切块,再到加入冰糖、酵母进行密封发酵,每个步骤学生们都全神贯注、亲手操作。“原来水果经过发酵就能变成美味的酒!”一名学生捧着自己调配的果酒原料兴奋地说道。课程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果酒与黄酒酿造工艺的异同,更激发了他们对发酵科学的浓厚兴趣。
手工酒皂制作区同样热闹非凡。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将黄酒融入天然油脂与植物精油中,经过融化、搅拌、模具定型等工序,制作出一块块散发着独特香气的手工酒皂。大家发挥奇思妙想,有的加入花瓣点缀,有的设计独特造型,将黄酒文化与生活美学巧妙融合。
而在酒瓶彩绘区,多彩画笔在学生们手中舞动,一个个原本朴素的酒瓶摇身一变成为充满个性的艺术品。他们以非遗黄酒文化为灵感,有的描绘传统酿造场景,有的勾勒田园风光,用缤纷色彩勾勒出对非遗文化的独特理解与热爱。
移步至农耕体验区,学生们化身“小农夫”,开启了田间实践课堂。在专业农业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农具,翻土、播种、浇水,体验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原来一粒米的诞生这么不容易!”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一位学生感慨道。农业专家还现场讲解土壤结构、植物生长周期等知识,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
“这次研学活动打破了书本的界限,让传统文化、农耕知识与创意实践‘活’了起来。”带队老师表示,学生们在观察、体验与实践中,不仅加深了对非遗文化和农耕文明的认知,更培养了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多样化的实践课程还极大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与创新思维。
黄关黄酒非遗文化及农耕体验研学基地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持续优化研学课程,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体验项目,让基地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开展劳动教育与创意培养的重要平台,助力学生在知行合一中茁壮成长。这场寓教于乐的研学之旅,不仅在学生心中播下了非遗传承与劳动精神的种子,更为推动传统酿造文化与现代实践教育的融合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